沒想到我也中了「蜂窩性組織炎」
什麼是蜂窩性組織炎,我估狗了一下,以下資料引用於
淺談蜂窩性組織炎
蜂窩組織炎簡單的說就是一種皮膚傷口的細菌感染(常見的細菌包括俊鏈球菌、葡萄球菌、大腸菌、嗜肉菌等)。細菌經由傷口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,釋放毒素,而在組織空隙內滋長,引起局部組織炎性反應。人體的皮下脂肪層是一區區像蜂窩狀的組織,所以如果這個區域發炎腫大,就稱之為『蜂窩性組織炎』,蜂窩性組織炎發生的部位,可能是以往曾經外傷的部位,或是皮膚本身已經有病變的地方。最常侵犯臉部、頸部及腳部等部位,並可經淋巴系統侵犯到周邊結締組織。
1.紅:傷口及其四周表面潮紅。 2.腫:受傷部位表面輕微隆起。 3.熱:被感染之區域較其他正常區域溫度稍高。 4.痛:患處受牽連區域會持續疼痛或有化膿現象。 隨後其範圍會逐步擴大,同時也會出現發燒、畏寒、全身倦怠、淋巴腺腫、頭痛或關節痛等症狀。這表示細菌已經侵入血液而循環全身,嚴重時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。
(一)抵抗力低者: 包括糖尿病患者、痛風患者、老年人、肝功能受損、免疫力較差或使用免疫抑制劑者、嬰兒、營養不良等。這些患者對病菌的抵抗力較弱,較易罹患蜂窩性組織炎。糖尿病患者常會造成局部壞死性筋膜炎而須截肢,甚至死亡。痛風患者本來關節就易受尿酸結晶的侵蝕,因此更要小心細菌的感染。 (二)有開放性傷口者如外傷、拔智齒、香港腳等。外傷是造成細菌入侵的主要原因,必須謹慎處理。持續的復發或是出現紅、腫、熱、痛種種症狀時,就必須要特別小心,有異狀一定要就醫,有時表面的癒合並不能代表內部細菌已被徹底瓦解。對於以上幾種高危險群者來說,處理傷口處理步驟如下: 1.用大量清水沖洗:用生理食鹽水更好。 2.適度的覆蓋:避免外界的細菌進入。 3.避免飲酒:飲酒會使傷口惡化而且影響癒合。
關於蜂窩組織炎的治療目前以抗生素為主,首先必做血液培養 (Blood Culture) 及敏感試驗 (Sensitivity Test)
(一)應隨時保持個人良好衛生習慣。 (二)感染之傷口,不論有多微小,都需注意是否有傷口感染現象發生,若有香港腳應及早治療。 (三)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及習慣,避免熬夜及酗酒等不良習慣,以免降低身體免疫力。 防微杜漸,才能避免可怕的蜂窩性組織炎。 |
以前對於這種小傷口我可是一點也不在意啊,等到自己中了才覺得這真是一個又麻煩,又難處理的病啊
首先是要他自己好是很困難了,就是因為被細菌感染,而身體扺抗力不夠了,才會變成蜂窩性組織炎,現在又想靠身體來自己痊瘉
目前我週遭的朋友們,好像還沒有一個這樣子挑戰成功的。
再來是好的很慢,像我就已經痛了好幾天了,只能按時吃抗生素,希望細菌趕快死光光。
回診的時候,特意問了醫生,有沒有好的比較快的方法,醫生說:「打針好不好?,可是打針會有點痛喔!」
還特意問了2次,我當然說好啊,來看病就是要它快點好了,而且打針嘛
革命軍人,拋頭顱,灑熱血都不怕了,男子漢怎麼會害怕打針呢
當我拿著藥到注射室的時候,護士小姐又再一次的提醒我
「這針很痛喔!!」
「曾經有病人打完之後昏倒的」
有沒有這麼誇張啊,打針打到昏倒..
不過在我屁股上真的挨了一針之後…
唉~~呀~~~呀~~~呀~~~啊~~~啊~~~啊~~~~真他媽的痛啊~~~~~
不過護士完全沒有很在意我右半邊的屁股很痛
很快的就要在我左半邊的屁股也補上一針了
這兩針打完真是久久不能自已啊…
這該死的很痛的針叫做「盤尼西林」也就是「青黴素」
總之蜂窩性組織炎,如果受傷時小心一點,其實是可以避免的
如果真的中了,還是要趕快去看醫生,拖的越久就越麻煩
在我需要妳的時候妳不在,那以後也可以不用在了…
On this day..
- [問]如果... - 20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