神轎的由來和種類         
民俗專家 王正福

神轎,是民間宗教藝術的結晶,為神明乘座用的轎子,是善信對其所信奉神明的一種虔敬和景仰,常為神明遶境必備的器具,並依其轎的造型和使用性質,由神轎的裝飾、花飾,就可看出神明的位階、神職,是身份的代表;將主神或配祠神放置於轎內;神轎前面的轎擔上供奉鮮花、香爐、淨香、鮮果等。以供遶境時,接受善男信女的膜拜。

臺灣神轎是在清仁宗嘉慶年間(1796~1820),因宮廟及民間進香、參香、遶境時,手捧著神尊走動不便,遂以神轎代替,由於時代文明與經濟進步,逐漸演變多種神轎型式,以神靈位階與信眾的崇敬,將神轎裝飾的更華麗,更有創意,以彰顯神威。神轎大致分為文轎、武轎、篷仔轎、輦宮車、鳯輦、炮轎、四輦轎、釘轎、手輦等數類。

View full article »